用公筷公勺“夹”出用餐新风尚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倡导使用公筷就是其中一条。近日,11位疾控专家做了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结果是两者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由此,疾控专家再次提醒民众: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

小餐桌大文明。我国的“餐桌革命”犹如“升级打怪”,从2002年之前注重用餐礼仪和习惯,到之后重视科学饮食,再到2013年后提倡绿色环保、反对浪费,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前,推广以分餐进食、公筷公勺为标志的餐桌文明,难免会遭遇情感上不易接受、成本上有所增长等阻碍,但只要抓好情感引导、制度约束,做到久久为功,就能用公筷公勺“夹”出用餐新风尚,推动餐桌文明再升级。

加强情感引导。虽然人们的用餐习惯难以改变,但相较于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信人们还是会坚定选择后者。对此,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加强科学知识宣传,用好专业权威数据,讲好餐桌文明的故事,大力宣传餐桌文明之于健康安全的重要性,更广泛地凝聚餐桌文明意识。同时,要重点发力,从更易改变生活习惯的青年人入手,发挥青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家庭、朋友圈、全社会养成分餐进食、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

配套制度约束。没有制度约束,分餐进食、公筷公勺的餐桌文明很难突破重重阻碍,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牢固屏障。要放眼长远,既加大国家、地方层面的制度设计,也要把餐桌文明倡议纳入乡风文明建设内容,逐步列入村规民约,发挥好乡贤等引导作用,加大餐桌文明在乡村落地的广度和深度。

注重久久为功。一人一双筷、一桌话团圆,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就餐习惯,有一定的民俗根基,要想彻底改变,依靠一朝一夕之功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久久为功。要坚定保障健康安全的决心,持之以恒抓好宣传引导、监督检查,从小事细节做起,从你我他做起,让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发力,久久为功推动餐桌文明落地生根。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在政府的大力引导、餐饮企业的积极践行、广大民众的自觉参与下,期待公筷公勺能够早日“夹”出用餐文明新风尚。(作者:艾佩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