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凌晨5时,闹钟响起,西流河镇仁盛岭村村民彭灯奎起床,揉了揉朦胧的睡眼,穿上雨裤,向自家水塘边走去。
彭灯奎趟水下田,收网取虾,10亩田的几十个虾网一个不落,忙到天亮。
虾贩子早已等候多时,见彭灯奎上了田埂,喊了一声,“灯奎,今天收获怎么样?”“还行!”彭灯奎将小龙虾装筐过秤。虾贩子点了点数,“虾苗30斤,一共300元。”“能不能加点价?”“我们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今天价格比昨天高了2元。”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成交。
卖完虾,彭灯奎接下来清理虾网,给小龙虾投食料,一切料理妥当,才回家吃早饭。
40岁的彭灯奎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手脚却很麻利。他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白天忙着喂虾、打理虾塘,晚上在家研读养殖专业书籍,一天到晚都“泡”在养殖上。
如此勤快的人,怎么以前就成了贫困户?
原来,彭灯奎的妻子患病,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四处举债,欠下不少钱。现在妻子病情有所稳定,却不能干重活。两个孩子在读书,家里的担子压在彭灯奎身上。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这个贫困之家。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扶贫工作队和彭灯奎结成“亲家”,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彭灯奎想早日脱贫,不给工作队脸上“抹黑”。
通过市场考场,彭灯奎萌生养殖小龙虾和黄鳝的念头,钱是“拦路虎”,咋办?工作队得知情况后,表态帮他解决钱的问题。很快,帮扶干部联系银行,为他办理了3万元扶贫贷款。买苗子、搭棚子、架电线……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彭灯奎从零起步,流转10多亩田,发展养殖业。
自从接触了养殖业,彭灯奎成天在池子边转,精心料理,不敢马虎。工作组成为了私人“保姆”,为彭灯奎解决进苗、技术、资金等后顾之忧。看到小龙虾和黄鳝苗一天天长大,彭灯奎心里乐开了花。
前几年收益在3万元左右,2017年彭灯奎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受疫情影响,收成没有把握,但彭灯奎很乐观,“保证今年不亏本的情况下,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大干一场,把失去的损失抢回来。”(记者 胡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