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央为何再强调扩大内需?

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冲击的影响逐渐显现,投资市场、消费市场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一顶层设计意义何在?将如何落地?经济日报采访权威专家为您解读——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市场背景:世界经济活动收缩,进出口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部分行业新签订出口订单锐减,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上出现一股“全球化逆流”。

政策指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立足国内需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专家建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个新趋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经济应“以内为主,以外为辅”,抓紧形成市场的内循环。

(二)消费升级趋势增强,基建投资空间巨大

市场背景:疫情只是暂时抑制消费需求,4月以来我国服务业稳步复苏,餐饮业明显回暖,直播带货、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型消费发展如火如荼。

政策指引: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要千方百计释放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也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只有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多措并举,才能有效缓解外部压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三)让有效投资发挥关键作用

市场背景: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发力稳投资。重庆:总投资约1054亿元的28个项目在全市10余个区县同步全面启动;湖南:829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涉及总投资额3657.4亿元;内蒙古:今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3100多个……

政策指引: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专家建议: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还需较高的投资率来维持,扩大有效投资可为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夯实基础,能带动技术创新,对促进经济增长仍然具有关键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结合“十四五”规划,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启动一批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彦斌: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的产业投资措施,除了要考量其能否拉动GDP之外,还要考量其是否可以带动大规模就业和带动尽可能多的人的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

(四) 促投资和扩消费相结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市场背景: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降幅明显收窄,其中部分民生保障领域及部分高技术领域投资实现增长。在政策支持和投资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双重作用下,投资回升态势开始显现。

政策指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专家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彦斌:国家更重要的是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并降低投资成本,从而激励投资增长和促进经济复苏。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如果是投资期长、回报率低、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投资项目,以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政府投资为主,资金来源包括一般预算内资金、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如果是具有明显的商业化价值和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则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竞争,更多地调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进行投资,最大化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推进市场有序运行。

(五)将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

市场背景: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潜力足、韧性强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以及市场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我国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内需将成为近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政策引导: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专家建议: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与其坐等消费市场的回暖,不如主动出击来促进居民消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都在发放消费券、鼓励周末2.5天休假的原因。

(六)让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互推动

市场背景:我国网络零售规模稳步扩大,对零售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线下企业积极开拓线上销售业务,1-3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电商与社交融合蓬勃发展尤为亮眼。社交、直播、内容电商已成为电商市场重要新业态,并保持高速增长。这些积极变化说明消费升级与科技进步相互推动的效应正在显现。

(七)让刺激消费政策协同发力

政策指引: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期间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政策和体制改革配套,比如税收政策、城市化政策、国民收入分配调整政策等协同发力。

专家建议: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从长期来看,促消费、扩内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需求端,应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供给端,应丰富消费市场的商品品类,提升商品服务质量,从而调动民众消费的积极性;消费环境上,政府部门仍需着力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在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实政策,强化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

(八)破解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因素

市场背景: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尽管一季度消费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消费潜力仍然巨大。推动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靠消费的扩张。

政策指引:我们必须坚定通过改革的办法,努力破解深层次问题,才能让广大居民敢于消费、愿意消费、有地方消费,真正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专家建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决定消费的因素,不仅仅是看当前的收入,也要看预期的收入,还要看财产的状况。

(九)全面推行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保体系解除后顾之忧

专家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疫情提供了全面推行收入分配改革的窗口期。当前要结合“保居民就业”,改革现有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体系,全面覆盖各类农民工和弹性就业者;要结合“保基本民生”,及时发现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传统安全网没有覆盖的边际人群,实现民生安全网体系全覆盖;要启动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要扩大消费,必须着手收入分配改革,尤其是以收入分配改革的“获得”,来引导人们的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要继续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帮扶;继续加强和改善民生,妥善解决好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许光建: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要通过完善社保体系减少后顾之忧,才能让大家敢于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房贷、车贷、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要着力改善升级消费环境,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便利性。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让低收入群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的就业能力,助力产业链分工向中高端迈进,也帮助劳动者提升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