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常”“长”态度力度 构建清朗政治生态——五论落实“作风建设三年提升计划”,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化风成俗

“雨过地皮湿”是作风建设的最大敌人。如果“一阵风”“突击式”抓作风建设,就会出现“反弹”,陷入“改回来又回去”的尴尬局面,还会失去群众的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打“持久战”。 摒弃“一阵风”“运动式”整治方式,拿出抓常抓实抓细的态度和力度,让“常”“长”制度、机制“说话”。

好的制度设计、好的机制形成具有“源头效应”,能为作风建设提供持久推动力。我们要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形成“常”“长”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作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对腐败问题,要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持续强化“不敢”的氛围;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不能腐的制度篱笆扎紧;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抓好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工作,用好“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党性锻炼,筑牢不想腐的堤坝。

强化立体监督体系建设。用好党内监督利器,盯紧盯牢“关键少数”,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凝聚各类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结合起来,推动各类监督形成合力;吹响纪检监督前哨,纪检机关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探索运用“互联网+监督”,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

强化权力监督约束体制建设。加强风险防控,打通权力运行“关节点”,堵住内部管理“薄弱点”,警惕问题易发“风险点”,让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推进政务公开,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把权力运行的过程始终置于阳光之下。要精准追责问责,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既追究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也追究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强化作风建设考评机制建设。坚持“奖优罚劣”的原则,突出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考核导向,把作风建设考评结果与年度考核结账相挂钩,与党员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评先表优相挂钩。对主动作为、成效显著的集中调整重用一批,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敢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作为。

久久为功,方能善作善成。作风建设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必须抓常、抓长,才能成风化俗、渐成习惯,实现“清气满乾坤”的民心期盼,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凝聚起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