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沔城回族镇被确定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之一。2019年,该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形成政府领导、社区组织、居民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试点建设如火如荼,文明清风扑面而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政府统筹规划
4月2日,沔城回族镇沔阳广场上,工人们正紧锣密鼓施工,完善基础设施。自2019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后,沔阳广场就成为了该镇文化惠民中心,每天吸引上千名游客前来游玩。
被确定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以来,沔城回族镇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打造示范点。确定将沔城社区居委会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作为示范点,重点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明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法律服务、卫生健康等活动平台。
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支队。按照有机构、有阵地、有制度、有方案、有队伍、有保障、有宣传等“七有”规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目前全镇累计组建志愿者服务队38支,注册志愿者4000余人。
丰富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深入理论宣讲、真情关爱帮扶、文化惠民乐民、传承节日庆典、志愿服务助力创城等系列活动,推动创城工作开创新局面。
因地制宜,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维持良好秩序,全镇志愿者分为定点服务和流动服务两组,在沔阳广场为群众做好路线指引、维持秩序等工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社区示范引领
“我们作为老年文艺爱好者,看到社区干部们都带头,也想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出一份力。”4月2日,沔阳广场上,陈焕科一边巡逻,一边笑着说。
今年64岁的陈焕科是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队长。在医院担任保安的陈焕科,听说自己所在社区被确定为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后,第一时间便前往社区居委会,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
每天下班后,陈焕科便与其他志愿者一道,到广场巡逻,确保广场安全、卫生。
而作为文艺志愿者,每逢国庆、重阳等节日,陈焕科等人还要在巡逻之余,争分夺秒为居民排练节目。为节省时间,有时刚下班,还穿着保安制服的陈焕科便直接前往广场巡逻,时间久了,队员们都打趣着叫他“司令”。
面对大家的玩笑,陈焕科说:“既然大家叫我司令,那我就要负起责任,不能辜负大家。”
沔城回族镇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14年2月,户籍人口6000多人,常驻居民8000多人,2100多户。
自被确定为沔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以来,社区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以传思想、传美德、传文化为目标,突出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打通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推动文明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政策理论宣讲。社区居委会结合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邀请镇级理论宣讲员为党员们上党课,邀请镇司法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为居民开展法治、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人民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党员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环境美化志愿服务队、跑协志愿服务队四只队伍,近400名志愿者,结合自身优势,定期开展实践活动。
强化志愿者管理。居委会推行积分制管理方式,进一步激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升乡风文明积蓄力量。
文化惠民乐民
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沿着石制阶梯拾级而上,二楼便是沔城镇文化站的书画展览室,里面陈列着镇里文化爱好者自行创作的书画,再往后,一间空旷的大厅尽头,一面巨大的练功镜镶嵌其上。
“这是我们文化站活动室,去年为了参加比赛,居民们自发报名,在这里排练了一个月。”沔城镇文化站站长丁早安说道。
在被确定为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后,镇文化站迅速召集文化爱好者和志愿者,积极宣传各项政策,参加、举办各色文艺活动。
2019年,市文化旅游局组织“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比赛, 24名队员从7月底至8月底,每天从下午2点到晚上9点,队员们风雨无阻进行排练。
汗水终究会有收获。在9月9日与镇政府联合进行的重阳节文艺汇演中,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接下来,沔城回族镇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文明实践活动品质,扩大文明实践活动影响力;整合各方力量,在全镇上下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实践、事事体现文明实践的氛围,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居民需求和本地特色,组织开展丰富活跃的文化生活,贴心服务便民惠民,全力打造沔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记者 陈亚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