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的健康

“我要离开父母,简直跟他们无法沟通。”“父母跟你们受教育程度不同,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沟通看看。”这是王振清与高三女学生兰兰(化名)的一段对话。

王振清是仙桃小学副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1月28日起, 他志愿加入我市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团队,免费为35岁以下青年提供心理援助,已帮助近50人平安度过心理危机。

兰兰就是其中一位。她直言自己是中度抑郁,疫情期间跟父母长时间相处,纠纷不断。“说到激动的时候,她就挂断了电话。”3月16日,说起这个女生当时的状态,王振清记忆犹新。

疫情期间,长时间宅家防疫,相对闭塞的活动空间、担忧、焦虑、恐惧等情绪也随之而来,可能会波及个人身体健康,及时对这类群体进行心理引导干预十分必要。

为此,市委文明办积极整合资源,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和志愿者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行动。通过招募有心理咨询资质志愿者、搭建心理健康网上平台、开辟专栏等方式,为全市各类群众提供无假日24小时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截至3月16日,200多名志愿者累计提供咨询超2万条,服务居民1200余人次。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很多家长和孩子、夫妻之间无意间就多出了更多相处的时间。虽然相处时间多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反而没有改善,有的甚至是恶化。王振清说,这一个多月来,他处理的案例很多是因夫妻、亲子关系引发的心理问题。

茵茵(化名)是一名大四毕业生,她说自己小时候考不好就被家人打骂,今年又考研失利,这段时间在家老是被父母怼,非常难受。

王振清认真倾听,和她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建立共情同理心。一来二去,女孩话也变多了,还主动和他探讨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度过心理危机的茵茵,又重拾自信,正积极备战考研。

“父母不妨仰视一下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王振清说,中国父母习惯高高在上教育子女要听话,而忘了理解与尊重。他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把“控”变为“推”,把“教”变为“学”,把“管”变为“伴”,重塑亲子关系。

针对疫情期间因滞留引发的焦虑、恐慌等问题,王振清建议保持平和乐观心态,不道听途说,选择权威媒体信息。“只有放下心里的包袱,前行才会更有力。”(记者  邓一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